当前所在:首页 > 种植技术 > 正文

关于做好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双百创建”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28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州、县(区)植保站(局):

  2022年度全国农技中心将在全国组织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遴选确定100个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以下简称:绿色防控“双百创建”活动)。为切实做好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双百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进程,展示湖北省绿色防控先进县市和典型基地,省站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和遴选工作方案。请各地按照创建方案,以“双百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各级政府重视绿色防控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对绿色防控重要性的认识,持续有效推进绿色防控工作,服务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附件:1.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

  2.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遴选工作方案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办公室

  2022年3月14日

  

  附件1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  

  为做好202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进程,省站制定了创建方案,请各地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作物为主线,着眼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农药减量控害,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工作目标

  以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果树、茶叶、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对象,选择优势作物重点开展创建,全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大宗作物、特色作物、品牌基地全覆盖。省站同时对2019—2021年创建的绿色防控示范县实行抽查考核、动态管理,不达标或出现不良事件的将上报全国农技中心取消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

  三、创建内容

  (一)强化示范区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茶优势区、农产品品牌基地等县域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科学遴选示范基地,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尽量选择集中连片地块,创建万亩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二)推进示范技术集成创新。根据县域主要作物种类,在示范区综合采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合理用药防控技术措施,集成推广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 水稻。做好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和生态工程技术、翻耕灌水灭蛹和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优先采用昆虫性信息素群集、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防虫网或无纺布物理阻隔育秧、发挥植株补偿功能、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等绿色防控技术。当病虫种群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生物和化学农药控制危害,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井·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多抗霉素、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毒氟磷等药剂。

  2. 小麦。在条锈病菌源区和地下害虫、土传病害、早期蚜虫发生区,选用抗病虫品种,推广秋播拌种和种子包衣预防技术;结合结构调整,采用适期晚播、合理轮作、适度混作等生态调控技术;集成天敌昆虫、生物农药防治蚜虫,捕食螨防治麦红蜘蛛,生物农药防治白粉病、纹枯病等真菌病害,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植物生长调节和免疫诱抗技术以及高效环保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麦蜘蛛等技术。

  3. 玉米。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合理密植,健身栽培;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播前灭茬压低病虫源基数;因地制宜推广种子处理技术,预防控制地下害虫、蓟马、蚜虫、草地贪夜蛾等苗期虫害以及根腐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综合利用灯诱、性诱、食诱、生物农药、人工释放天敌等技术控制多种鳞翅目害虫;高效低风险药剂防控叶斑类病害和叶螨、蚜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等;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航化作业提升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控能力。

  4. 马铃薯。选用抗病脱毒种薯,针对气传、土传、种传病害和储藏期病害以及地上、地下害虫,推广切刀消毒和种薯处理技术,有条件地区推广小整薯技术;利用灯诱、色诱、性诱、食诱等技术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和蚜虫等;利用生物菌肥、生物农药防治土传病害;推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晚疫病、早疫病等。种薯田集成应用防虫网、黄板、天敌等技术,有效控制蚜虫等传毒介体害虫。

  5. 蔬菜。选用抗性品种以及清洁田园、合理轮作等农业措施;采用翻耕土壤、覆膜进行太阳能消毒以及生防菌剂处理土壤防治土传病害;氨基寡糖素等诱抗剂提高蔬菜抗病性;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利用捕食螨、丽蚜小蜂、小花蝽等天敌昆虫防治粉虱、蓟马等;防虫网阻隔鳞翅目害虫、粉虱等害虫;优先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昆虫病原病毒制剂、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线虫、寡雄腐霉菌、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蛇床子素、狼毒素、苦皮藤素、印楝素等药剂防治病虫害。

  6. 果树。采用冬季清园和主干涂白防治越冬病虫,捡拾处理病虫果压低病虫基数;采用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提高树体抗病性;在果园种草或间作套种伴生作物,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控害;采用蛋白饵剂等诱剂防治实蝇类害虫;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柑橘潜叶蛾等害虫;秋季在树干基部捆绑诱虫带,诱杀越冬害虫;优先选用捕食螨、昆虫病原线虫、寡雄腐霉菌、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天然除虫菊素、多抗霉素、印楝素等天敌和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

  7. 茶叶。采用茶园四周种植万寿菊、芝麻、三叶草等蜜源植物,茶园行间种植遮阴树木、花卉植物等生态调控技术;通过优化品种、加强培管、科学施肥、中耕除草、合理修剪、清洁茶园等措施,实现健身栽培;采用智能声光物理防控技术、太阳能杀虫灯应用技术、信息素板诱杀技术、捕食螨应用技术、氨基寡糖素抗逆抗病增产应用技术、昆虫病原病毒制剂、苏云金杆菌、天然除虫菊素、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8. 棉花。优先采用抗(耐)性品种,种植蜜源和天敌库源植物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调控,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秋翻冬灌、种子处理等基础性技术措施;针对病虫害种类和程度,采用微生物农药、性诱和食诱等昆虫信息素、释放赤眼蜂和捕食螨等人工天敌等措施,以及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

  (三)实施全程示范管理。对县域范围内的规模化生产的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在册管理,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全程记录病虫害防控措施,建立数据库。

  四、考核指标

  创建地点符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农产品品牌基地等县域要求。具体考核指标:示范县总体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区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注重技术有效性,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粮食控制在5%以下,果菜等经济作物控制在10%以下;注重推广机制创新,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农户接受绿色防控培训的比例达到30%以上;注重品牌带动效应,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未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和高毒农药,农产品农药检测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设定值,防治过程中未发生人畜中毒伤亡事故、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严重药害等事故。

  五、工作进度

  1. 开展创建。请各地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即按照创建内容和要求积极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

  2. 组织申报。省站将于2022年12月底组织申报工作。凡是达到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标准的县均可申报。申报单位填写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申报表(附表1),并提交相关佐证材料(附表2、3),经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连同参评材料,于2022年12月20日前报送省植保总站防治科。

  3. 评审发布。省站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将通过审核的创建县推荐表和参评材料报送全国农技中心。2023年2月份全国农技中心将组织专家评选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并发文公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责任落实。各地要高度重视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提高站位,加强组织,搞好服务,协调推进。前两年工作开展较弱的地市州植保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二)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中央财政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等相关项目资金,整合有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加强合力推进。引导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从事绿色防控的农资生产企业参与创建工作,发挥各自优势,集合多种资源,密切合作推进创建。

  (四)加强宣传培训。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农民田间学校和新闻媒介专题采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绿色防控影响。

  七、申报材料要求

  (一)材料内容。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请汇编成册,按要求报送。

  1. 工作总结。总结示范县创建情况,力求内容全面、突出亮点、语言精练,能充分体现示范县创建的过程和结果。

  2. 通知与文件。围绕示范县创建,整理和汇编有关组织发动、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通知和文件。

  3. 图片材料。收集示范县创建的相关照片,每张照片添加图注,可根据内容进行分类展示。

  4. 附件材料。按照创建工作方案要求,附上加盖县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的《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申报表》(附表1)原件以及相关佐证材料(附表2、3)复印件。

  (二)报送方式。

  1. 纸质材料。将汇编材料纸质版3套寄送至省植保总站防治科。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521号省植保总站211室,收件人:万利(电话:027—87387161、19945013542)。

  2. 电子材料。将汇编材料中的工作总结和附表1、2、3的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hbfangzhike@163.com)。

  3. 报送时间。绿色防控示范县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20日(以邮戳为准)。

  4. 其他事项。申报材料不予退还,请自行留底。为确保申报材料顺利报送,请尽量通过顺丰速运或者中国邮政EMS寄送。光盘、优盘等可与纸质材料一并寄送。

    

  附表:1.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申报表

  2. 绿色防控示范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面积统计表

  3. 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病虫害管理档案

  

  附表1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申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盖章:      

  申报县名称

  农业农村局负责人

  联系电话

  植物保护机构负责人

  联系电话

  主要作物名称1

  种植面积

  主要作物名称2

  种植面积

  主要作物绿色防控平均覆盖率(%)

  农户接受绿色防控培训的比例(%)

  化学农药减少使用(%)

  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

  危害损失率(%)

  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的个数(个)

  有无完整的田间生产管理档案

  有(  )

  无(  )

  有无农产品农药检测未达标情况发生

  有(  )

  无(  )

  有无违禁农药使用情况发生

  有(  )

  无(  )

  有无安全性事故发生

  有(  )

  无(  )

  省级推荐单位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推荐单位联系人

    

    

    

  姓名:  电话:

  创建工作总结摘要(限1500字)

  

  附表2

  绿色防控示范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面积统计表

  作物名称

  播种面积

  (万亩)

  绿色防控实施面积

  (万亩)

  绿色防控平均覆盖率

  (%)

  备注

  蔬菜作物

  果树作物

  柑橘

  苹果

  梨

  ....

  小计

  茶叶

  粮食作物

  水稻

  玉米

  小麦

  ......

  小计

  油料作物

  油菜

  向日葵

  ....

  小计

  糖料作物

  棉花

  中药材

  其他作物

  合计

  注:各地根据具体实施绿色防控的作物种类进行填报。

  

  附表3

  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病虫害管理档案

  基地名称

  联系电话

  地址

  省(市)县(区)乡(镇)村

  作物名称

  种植面积

  亩

  主要病害

  1.                 2.               3.               4.          …….                                  

  主要虫害

  1.                 2.               3.               4.          …….                                            

  非药

  剂防

  治措

  施

  使用时间

  防治对象

  措施名称

  应用面积(亩)

  药剂

  防治

  措施

  施药时间

  防治对象

  药剂名称

  有效成分

  含量及剂型

  使用量

  防治面积(亩)

  

  附件2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遴选工作方案  

  为组织做好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遴选工作,进一步加大湖北省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力度,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推广能力,打造一批全国性高水平的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和展示推广基地,按照全国农技中心“双百创建”工作要求,省站制定了遴选方案,请各地按照方案要求,迅速开展行动。

  一、建设原则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实行省部共建,评选成功后示范基地可树立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及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的宣传展示牌。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协调工程项目、病虫防控等经费,加大建设支持力度。通过打造样板,提升展示功能,强化带动作用,加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二、遴选标准

  2019—2021年创建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的绿色防控基地优先参与遴选,同时还应具备如下条件:

  1. 具有固定的示范、展示、培训和宣传场所;

  2. 田间配套工程完善,符合高标准农田和示范展示要求;

  3. 具有一定的规模,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果菜等经济园艺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面积500亩以上;

  4. 连续2年以上承担国家、省或当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展示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

  5. 开展或者承担绿色防控观摩培训活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配套技术模式;

  6. 依托示范基地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满足老百姓消费需求;

  7. 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多次作为有关领导及部门考察调研现代农业及绿色防控的展示现场。

  三、遴选程序

  1. 宣传动员。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各地迅速开展宣传动员、调研摸底,将文件信息宣传到每一个有条件、有工作基础和积极性的基地、单位、实体和企业,切实提高对共建工作的认识。

  2. 组织申报。3月中旬至4月上旬,省站将组织有基础和条件的单位和实体等申报,根据基地共建条件,填写申报表(附表),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包括文件、专项总结等文字材料和相应的图片材料等一式两份,经县级植保机构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盖章,于4月10日前报送省植保总站。

  3. 初评推荐。4月下旬,省站将对申报材料组织专家集体研究后,在申报表上加盖公章并连同佐证材料报送全国农技中心。

  4. 评审发布。5月上旬,全国农技中心将在各省级植保机构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初步确定“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经报种植业管理司审定,并通过中国农技推广网等媒体公示后,正式发文公布。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共建责任。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工作,加强指导,协调推进,将示范推广基地建成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推广的主要阵地和窗口。

  (二)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中央财政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等相关项目资金,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增加投入,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能力。要通过有关基本建设投资,完善设施条件,提升展示示范能力。

  (三)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发挥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和绿色防控农产品、绿色食品推介会等形式,宣传普及绿色防控技术,增强全社会对绿色防控的认识。

  五、申报材料要求

  (一)材料内容。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请汇编成册,按要求报送。

  1. 基本情况。总结基地建设、运行和示范展示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田间工程、功能布局,建设使用年限,开展的展示示范工作,举办的培训推广活动,带动当地品牌建设、产业发展,以及绿色兴农等方面的工作,力求内容全面、亮点突出,能充分体现示范推广基地的建设过程和发挥的作用。

  2. 图片材料。收集整理示范推广基地建设运行的相关照片,如领导关心、基地建设、示范展示、技术培训、品牌产品、宣传推广等。每张照片添加图注,可根据内容进行分类展示。

  3. 佐证材料。按照遴选方案要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申报表》(附表)加盖申报单位和县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公章,并附相关佐证材料复印件。

  (二)报送方式。

  1. 纸质材料。申报材料纸质版3套寄送至省植保总站防治科。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521号省植保总站211室,收件人:万利(电话:027—87387169、199 4501 3542)。

  2. 电子材料。将申报材料中的工作总结和附表电子版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hbfangzhike@163.com)。

  3. 报送时间。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10日(以邮戳为准)。

  4. 其他事项。申报材料不予退还,请自行留底。为确保申报材料顺利报送,请尽量通过顺丰速运或者中国邮政EMS寄送。光盘、优盘等可与纸质材料一并寄送。

    

  附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申报表

  

  附表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申报表

  单位名称

  基地地址

  经纬度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交通条件

  基地面积

  建筑面积

  基地建设与工作情况简介(1500字)

  重点简述领导关心、基地建设、示范展示、技术培训、品牌打造、宣传推广,以及在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方面发挥的作用等内容。

    

    

    

    

    

    

    

    

    

    

    

    

    

    

    

    

    

    

  基地建设与工作情况简介(续)

    

    

    

    

    

    

    

    

    

    

    

    

    

    

  申报单位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当地县级植保机构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省级推荐单位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推荐单位联系人

    

    

  姓名:  电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zbzh/202203/t20220315_40424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