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学者论点 > 正文

韩长赋:奶业全面振兴有基础有条件有希望

发布时间:2017-05-03 来源: 作者:

今天,我们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回顾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奶业走过的奋发图强历程,描绘“十三五”乃至未来十年的美好愿景,凝心聚力推动奶业振兴。

  振兴中国奶业,是中国奶业人的责任和使命、梦想与光荣。这次峰会在石家庄召开,显示了中国奶业人的意志、勇气和担当。我们不忘记历史,不回避问题,不惧怕困难,永远铭记八年前那场深刻的挫折和教训。八年前,我们在这里跌倒,又从这里爬起,痛定思痛,砥砺前行;今天,我们再次从这里出发,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向着新的高度攀登。这次峰会的意义和作用,必将在中国奶业振兴的历史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首先祝愿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奶业发展。在视察河北时专门强调要提升奶业质量安全和发展水平。在今年年初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讲话中,讲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特别提到我国牛奶还不能满足人们对质量和信誉保障的要求;在今年4月视察小岗村时还关切地问起,我国奶业什么时候能实现振兴。这是总书记对奶业人的嘱托,对中国奶业的期许。李克强总理前不久批示指出,实现国内乳业健康发展,既关系广大奶农利益,又关系奶制品安全和群众健康,农业部要会同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加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彰显了振兴民族奶业的极端重要性,为我国奶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踏上中国奶业振兴的新征程,开拓中国奶业振兴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

  牛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接近完美的食物,牛奶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正在朝着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人喝不上牛奶是难以想象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牛奶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量都大幅提高。但我国人均乳品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亚洲的1/2,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居民还很少或没有喝上牛奶,这是我国奶业的一个短板。

  短板就是潜力。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有100多万奶农,有1000多万头奶牛,有几百家乳企,有不断扩容的十几亿人的大市场,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民族奶业,没有理由把国内这么大的市场拱手让人。为国人的幸福生活计,为农民的就业增收计,为国家重要农产品和食品供给保障计,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奶业,加快振兴民族奶业,为所有中国人都能喝上奶,喝优质奶而不懈努力。

  第二,我国奶业素质显著提升,全面振兴有基础、有条件、有希望,对奶业振兴要充满信心。

  这些年,我们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狠抓质量安全监管、技术进步、生产发展和品牌建设,奶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脱胎换骨,可以说是今非昔比。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我国生鲜乳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870万吨和278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奶类消费量达到36公斤,比 2000年增加28.4公斤,比2008年增加约6公斤。二是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全国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3%、 99.5%,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在100%,规模牧场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三是奶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48%,比2008年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组织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四是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主要乳品加工装备和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奶业20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超过 50%,许多产品在国际获奖,质量可与国外品牌媲美。君乐宝婴幼儿奶粉通过全球食品安全标准顶级认证,蒙牛获得第十届全球乳制品代表大会最佳乳制品奖和最佳乳品包装奖,现代牧业、飞鹤乳业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当然,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容回避。我国奶业仍然“大而不强”,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偏高,养殖加工脱节、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品牌不响亮、缺少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等。尤其是当前受进口冲击和消费不旺影响,面临奶价低、销售难、奶农收入减少、企业库存增多等突出问题。

  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加工企业,有世界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还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优越条件,我们一定要坚定振兴中国奶业的决心,保持振兴中国奶业的信心。2008年的困境都挺过来了,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练硬内功、持续努力,必将迎来中国奶业的又一个春天!

1/2 12下一页尾页